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4月24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中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关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并答记者问。一起来看——
关于发明专利
我国是全世界首个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我国专利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是全世界首个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和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均跃居全球第一位。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聚焦人工智能重点领域,国家知识产权局为相关专利申请提供快速审查服务,严厉打击抢注“DeepSeek”等相关商标申请行为,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护航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
继续推动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5个月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提高专利审查的质量和效率,目前发明专利的平均审查周期已经压减至15.5个月,达到相同审查制度下国际的最快水平;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2%,专利审查质量用户满意度指数升至86.8。
今年要进一步严把专利审查授权关,加强创造性标准评价,继续推动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再压减至15个月。
对国家重点产业的专利申请开展优先审查
在创新审查模式方面,建立并完善了优先审查、延迟审查、集中审查等多种模式,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点产业发展。对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重点产业的专利申请,开展优先审查,进一步压缩审查周期。“十四五”以来,累计优先审查相关专利申请57.1万件。对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特定领域因商业策略产生的延缓专利审查需求,推出延迟审查政策。“十四五”以来,累计收到延迟审查请求6.3万件。对同一关键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组合开展集中审查。目前已处理了热门技术领域的集中审查请求超过百余批,满足了创新主体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组合、加快产业专利布局的相关需求。
推动更多专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
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一是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持续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做优增量专利,夯实专利转化的质量基础,推动更多专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二是完善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机制。面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大知识产权专员派驻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数据资源供给,深入开展专利导航和分析预警,助力提高研发效率。三是积极稳妥发展知识产权金融。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在重点地区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入园惠企,统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保险等工作,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四是积极推进商标品牌建设。推进实施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加强对品牌经济的支撑。推动专利商标协同发展,培育更多依靠专利技术成长起来的国货潮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惠及4万多家民营企业
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近1.7万家民营企业参与其中,按需匹配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加速成长。推广知识产权普惠金融,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质物处置机制,全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惠及4万多家民营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