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主要上市企业陆续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自2025年开始,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此次统计的16家企业中,近七成企业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
龙头企业引领,近七成上市企业实现双增
2025年前三季度,徐工机械实现营业收入781.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9.7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7%。
三一重工也不甘示弱,实现营业收入661.04亿元,同比增长13.27%;净利润达71.36亿元,增速高达46.58%。
中联重科同样表现出色,实现营业收入371.56亿元,同比增长8.06%;净利润为39.20亿元,同比增长24.89%,其利润增幅也显著高于营收增幅。
柳工机械、山推股份、浙江鼎力、潍柴动力、恒立液压、杭叉集团等企业也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增,展现出在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和较强的经营韧性。
此外,部分企业虽营收增长平缓甚至小幅下滑,但通过降本增效、管理优化等措施,实现了利润的显著提升。山河智能在营收微降2.08%的情况下,净利润同比激增117.57%;宇通重工同样在营收下滑4.58%时,净利润实现43.16%的高增长。
不过,也有部分企业仍面临压力,建设机械和厦工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下降10.65%和23.30%,且均出现亏损。

海外市场成为核心增长动能
在这场行业增长的浪潮中,海外市场成为了众多企业业绩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能。
2025年前三季度,徐工机械海外市场营收375.94亿元,占比48.1%,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徐工机械通过在海外市场的广泛布局,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如今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徐工机械的半壁江山。
中联重科前三季度境外收入达213.13亿元,占总营收的57.36%,同比提升6.05个百分点。目前中联重科海外制造基地实现全品类覆盖,欧洲、非洲等市场网点持续加密,德国二期工厂、匈牙利工厂加速建设,欧洲本地化供应链初步成型。
行业整体出口数据方面,据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金额438.55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其中9月单月出口额52.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6%。
同时,由于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基建需求旺盛,欧美市场设备更新周期启动,未来我国海外市场依旧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在东南亚地区,印尼新首都建设、越南南北高铁等项目带动挖掘机、混凝土机械需求激增,三一重工在印尼市场市占率已达18%,徐工机械的电动装载机在越南订单占比近50%;
在非洲地区,随着中非合作论坛助力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中地海外集团承建的尼日利亚莱基港项目采购徐工机械设备超20亿元;三一重工为坦赞铁路升级提供全套工程机械解决方案。
欧美市场虽然技术壁垒高,但设备更新需求旺盛。特别是在绿色能源设备方面需求极大,我国企业凭借着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的技术突破,在欧洲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宏观层面政策支持
2025年以来,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财政工具持续发力,设备更新政策加速存量替换,叠加全球基建投资回暖,共同推动工程机械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202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达4.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5000亿元,截至10月30日,今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达39387.21亿元,发行进度超过今年限额的89%;
10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0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截至目前,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全部投放完毕。谈及加快推动扩大有效投资政策落地实施,李超表示,近期,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了5000亿元,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和扩大有效投资。其中,新增了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专门用于支持部分省份投资建设。
设备更新政策方面,《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要求加快推进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性低的老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政策通过“以旧换新”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加速替换,预计2025—2026年将释放超5000亿元更新需求。光大证券测算,设备更新政策将使工程机械更新需求复合增长率达30%,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已显现出拐点特征。虽然现在行业仍面临着国内房地产萧条、海外贸易摩擦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但长期来看,行业韧性十足。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全球化布局的深化和技术创新的推进,未来有望迎来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