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行业内一则消息激起千层浪:临工集团正式宣布收购VOLO CE所持有的山东临工70%股权。这场始于2006年的“跨国联姻最终以和平分手方式收尾,反映的不仅是两家企业在股权结构上的变化调整,更折射出工程机械行业在时代变革浪潮中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工程机械行业的“以市场换技术”浪潮
山东临工与沃尔沃建筑设备的渊源始于19年前。那时,沃尔沃主打建筑设备的高端市场,而山东临工的装载机国内市占率排名前三,沃尔沃希望通过控股山东临工,和用临工的本地化供应链和生产基地降低制造成本,快速切入中国国内建筑设备市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而山东临工希望引入沃尔沃的液压、电控等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一方想用市场换技术,一方想用技术换市场,一拍即合下双方开始了长达近二十年的合作。
或许很多人对“市场换技术”这一做法有所异议。可从当时环境来看,落后几十年的中国企业与外资品牌在市场上自由竞争根本不现实,而不付出一定代价便要求外资把核心技术拱手相送更是天方夜谭。
面对中国制造的技术断层问题,我国1994年颁布实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首次提出“以市场换技术”,并延伸至工程机械领域。当时,与外资企业合作,借鉴、引进国外技术的案例比比皆是,徐工与卡特彼勒合资建、山推与小松深度绑定、中国重汽与瑞典沃尔沃合作等等。在倡导中外合作的大基调下,山东临工不甘落后选择了沃尔沃建筑设备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也就无可厚非。
国际化趋势下“分手”的必然
其实,近几年外界对于临工与沃尔沃的关系揣测颇多。而临工集团在公告中给出的“分手”理由也颇为真诚,错综复杂的市场形势以及临工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需要就是临工集团积极收购股权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面对国内市场结构性调整,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向全球市场布局,以出海缓冲国内市场的下行压力。
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2024年年报数据来看,工程机械行业前列企业的海外收入占比几乎都在50%左右,海外毛利率远高于国内产品毛利率。而虽然没有山东临工的相关数据,但内部人士透露山东临工的海外收入占比要略低于以上企业。从实际行动来看,山东临工明显不是一家甘落人后、得过且过的企业。即使从属于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山东临工也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化战略,加速全球化布局,在“全面布局,重点突破,加快构建国际市场新格局”的战略指引下,深耕南美、非洲、中东、东欧、东南亚、大洋洲等潜力市场,并积极拓展北美、欧洲等高端市场,甚至海外高端事业部由董事长王志中亲自挂帅,举集团之力持续猛攻!
但与沃尔沃之间的关系在客观上影响了山东临工的国际化布局,也限制其在部分细分市场上的竞争。此时,双方基于各自未来发展战略的“分手”也就显得水到渠成。合作十九年和平分手,出售股权的沃尔沃建筑设备不仅得到了几十倍的资金回报,还能更好地聚焦于自身更看重的核心高端市场;而收回股权的山东临工不仅保持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前四的市场地位,还能在市场、技术、品牌等方面谋求更大的自主权,堪称一场合作共赢的典范!
未来可期却非一路坦途
收回70%股权后,临工在市场推广、产品布局、品牌策略、技术路线等核心决策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权。这将极大提升其全球市场响应的敏捷度,为在海外市场加速本土化运营、强化渠道建设扫清了障碍,也能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公司更看重的矿山产品、电动化产品之上。然而,临工的未来充满想象,但征途却非一路坦途:
目前,临工集团是国内少有的集装挖运为一体的矿山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但如何复制临工73吨挖掘机的成功路径,创造更多行业经典机型,与其他龙头企业拉开差距;在电动化产品上,如何加速在三电系统和智能施工解决方案等方面的自主研发投入与突破,实现产业破局。
面对行业周期性波动及电动化、智能化带来的新机遇,临工如何探索新机与后市场相结合的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更稳定、更具韧性的盈利增长点。
面对只争朝夕的海外市场,拥有更多资金和自主权后如何加速市场布局,构建更加高效的全球运营体系,并在全球范围内打造品牌影响力。
以上都是临工正面临的问题,也是外界对临工下一步行动的好奇之处。
可以说,临工的未来,既承载着中国工程机械品牌在全球价值链上持续攀登的期待,也面临着核心技术攻坚与全球化运营的严峻考验。我们期待一个更加自主、创新、全球化的临工,以“中国智造”的新名片,在全球工程机械的星辰大海中,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壮丽航程!这场看似平静的分手,其涟漪终将激荡起全球产业格局的重塑浪潮。
|